华润创业

向上的力量

发稿时间: 2021-01-07 19:03:00 来源: 【 字体: 简体版

作者:华创办公室 田恬

大概4年前,我第一次来到海原,见到风沙漫天,黄土遍地和摇摇欲坠的土房子,和乡亲们也没有过多交谈,戴着白色民族帽子的回族当地人眼神普遍怯怯的。那时候海原县让我对贫困有了具象的认识。

彼时,海原希望小镇还在规划阶段,谁也不知道未来这里会不会变得更好,毕竟西海固早就成为贫困的代名词,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把这直接誉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

很快,海原的扶贫基地—巨大的畜牧场开始轰轰烈烈地运作,黑白相间憨态可掬的西门塔尔牛遍布牧场,华润的90后小伙子侯永强在深圳工作了一年派到这驻扎,给他的任务明确而直接“管好牛!让乡亲们多养牛。”

新人成为常务副总

2020年,我带着任务再次踏足海原,陪同《人民日报》的记者朋友们一起见证这个贫困县翻天覆地的变化。

侯永强也从一个公司新人成长为海原扶贫基地的常务副总,自然是因为那个“管好牛!让乡亲们多养牛”的任务完成得比想象的还要好:海原基地利用“华润基础母牛银行”的方式,向海原农户发放每头牛6000元的无息贷款,之后用所产的小犊牛归还贷款。

有这样的扶贫模式兜底,从2014年以来海原县形成了规模养牛场18个、专业合作社32家、家庭牛场81家、养牛专业村52个、养牛大户2,400户,肉牛饲养量达到25万头,养牛户达到2.5万户。2019华润基础母牛银行已完成赊销7,438头,建成15“530”服务站(即5头牛30只羊,可以达到脱贫效果,因此该服务站被命名为“530”服务站),提供走村入户式动物防疫、诊疗、配种等服务。

20205月正式海原基地成功拿到供港资质,成为宁夏唯一的供港牛基地。

养牛,养好牛,养最好的牛

养牛的多了,又不愁销路,海原的贫困县帽子也顺理成章地摘下,而海原的养牛大计也不再满足于让人养上牛,而是琢磨着怎么把牛养好,甚至养出中国最好的高端肉牛。

高端肉牛研究院也因此应运而生,西北海原县政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润集团三方合作,紧紧牵住科技这个“牛鼻子”引领牛产业走向高端。

从遥远的澳洲引进的安格斯黑牛在海原安了家,不断培育,目标是最终繁育出中国本土的高端肉牛,当人民日报的记者从研究员处知道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历经10年,甚至20年更久时,不禁感叹事业的背后是一代代人无声的付出。

太阳照到的角落

脱贫的海原县人,也对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他们会希望住所干净,希望小镇内高起的小楼让这里的居民有了更好的居住体验,而与房屋翻新建设一起的“厕所革命”让传统的旱厕也全变为现代化厕所。

当私底下问起走南闯北的人民日报媒体朋友们,愿意私人再来海原旅游吗?他们的回答是肯定。这里有民族的风情,也有西北的地域美。

希望小镇居民的眼神也变得自信,土生土长的海原希望小镇居民冯英姐作为我们的向导滔滔不绝地向我们介绍着小镇翻天覆地的变化,“华润没来改造之前,我们都是漫无目的地打散工,现在男人们可以养牛,或者当司机,我们妇女可以选择自己做回绣、剪纸。” 她骄傲地介绍华润80周年纪念笔记本上有一款剪纸就是她设计剪出来的。

而在小镇里散步经过华润希望小学时,里面的学生也都自信地打招呼,从宁夏大学毕业曾经在杭州工作很久的教导主任也说现在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也有选择回县里工作的,“在家乡有生活,现在我们学校教学质量也挺好了,很多隔壁乡的学生都来我们这求学,每年还有不少人能考到市里的中学。”

道路变宽敞了,不算脱贫;房子建高了,不算脱贫;只有当地人的发自肺腑对未来变得充满希望,或许才是脱贫的真正开始。而这样的希望,我在海原脱贫工作人员身上看见,在海原当地居民身上看见;这样的希望,或许是华润带来的,海原县上的华润大道是证明;这样的希望,我想更多是源于海原人本身的奋发与自信,让太阳照到这个角落,是向上的力量!